1.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典出:老子《道德经》
释义: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相关评论: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2.名言:物不经冰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
典出:杨名时
释义:事物(多指植物)不经过风霜的考验,那么成活的态势就不稳固,一个人不经过忧患的磨炼,那么品德、智慧就培养不成。
相关评论: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1661年生于江阴东门。康熙三十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1717年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绩。1719年迁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1726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事,乾隆即位,以其诚朴端方,诏赴京,加礼部尚书衔兼国子监祭酒,并兼值上 书房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年病故。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
3.名言: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典出:曾国潘《曾国潘家训》
释义:真正的读书人,第一要有志,即读书是为了帮助其实现有益于世人的宏伟志向,第二要有识,即明白书中的微言大义,第三要有恒。即要想读书有成,必须坚持不懈。
相关评论:《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4.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典出:李白《将进酒》
释义: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相关评论:将进酒,是唐代以前乐府歌曲的一个题目,内容大多咏唱饮酒放歌之事。在这首里李白“借题发挥”借酒浇愁,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这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纵情享乐之情。全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名言: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典出: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相关评论: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 上一篇:写作素材:名人名言积累(二十一)
- 下一篇:写作素材:名人名言积累(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