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棚、农产品电商平台……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不断与农业生产融合发展,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正扎根乡村、服务农民,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现代社会,一切都离不开互联网,农业也不例外。中国互联网农业正在逐步发展成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技术的进一步开展,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将日益紧密,完成科学管理、信息分享、网上交易、电子付出、智能物流,这必将是农业发展的趋势。
首先互联网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互联网可以使广大农村实现“弯道超车”,跑步进入现代信息社会,实现农村“数字脱贫”,缩小甚至跨越城乡数字鸿沟,有助于实现国家信息化战略。其次互联网的发展优化了资源配置。互联网对农业生产中所需资源,都具有相当程度的重新组织和配置作用,提高了土地、劳动、资本等各项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另外创新了农业商业模式。当“互联网+”向广大农村加速渗透,当现代的电子商务邂逅古老的农耕文明,传统农业被重新定义,再偏僻的乡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同样的产品,催生原有农村经营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重构,农村电商市场成为一个充满希望的“原野”。再就是互联网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当地传统农户70%的工作时间花费在卖东西上而非种植上,有了电商之后,这个时间可以压缩到百分之几,意义特别重大,农民有更多时间可以放到地头上去,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最后就是带动了农村金融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进入崭新发展阶段,农村金融成为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竞争的“蓝海”。
推动“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还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政府方面,一是加大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政策扶持,提升农村人口对于互联网的认知及使用。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加大推动提速降费的重大举措,创新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打通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三是要全面推动“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络、发展物流快递等,真正解决“互联网+”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问题,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铺好路、搭好桥。同时要加快农村移动终端普及力度,推行“手机下乡”活动。移动终端厂商应积极发展质优价廉、简单易用的移动终端,应扩大面向广大农村的供应力度,使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能用得起移动互联网。
村民不仅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作为普通村民可以首先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紧跟时代发展需求,跟着党的思想思路发展;其次积极加入现代农业生产主体,利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适当扩大经营规模;然后应该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知识层面的提高回馈到本身就是生财有道,能够对于自身的产业经营给予一定的帮助。再作为农村的孩子,要做到对乡村的回馈,将养育自己的土地建设成一片可以孕育人才的土地,可以留住人才。最后普通百姓应该认可大学生,支持配合!很多农村人民对于大学生的能力提出质疑,这也是打击大学生下乡的主要阻碍,其实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论是格局还是知识层面对农村的建设都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