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食品安全
校园食品安全,指的是学校内部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问题,包括餐饮、小零食、售卖自制食物等。
二、校园食品安全乱象
乱摆摊设点现象较为普遍,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学校周围乱摆摊设点的情况较多,没有经营许可,食品来源渠道不明,卫生无法保证,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条件简陋。卫生环境较差,且加工间内墙角高处隐蔽部位附有污垢、蜘蛛网,食品货架数量不足,各类食品扎堆乱摆放,未按规定摆放。
硬件设施设备设置、使用不规范。部分食堂存在功能区域划分布局不合理,食品加工、贮存区域等未完全分离。后厨加工区地面积水常见,存贮在冰柜的餐食未进行有效隔离防护。
未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后厨进行食物加工过程中也不符合儿童成长的需求。
三、校园食品安全乱象原因
(一)部分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素质较低。对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销售、消毒、保洁等食品安全知识欠缺,不能按食品安全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有的佩戴首饰,有的不按规范穿戴工作服,甚至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俗带入校园食堂的餐食加工中,自律性较差。
(二)有的学校落实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学校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意识还不强,对食堂食品安全重视不够,特别是承包委托经营的,校方过多依赖承包委托方,作为主体方督导不够,校方食品安全员业务学习不够;有的学校开展自查不严不细,对隐患问题没有主动去深挖,或是自查出来的问题没有整改落实到位;有的食品安全管理员对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和操作规范不够了解熟悉。
(三)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校园食品安全屡见报端,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监管不到位,很多时候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才介入,缺乏相关预防性措施,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四)学生及家长防范能力较弱。一方面学生年龄小,难以有效掌握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任凭管理人员操作;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相关渠道或平台,家长难以及时知晓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相关情况,对校园食品安全难以发挥监督的作用。
(五)存在利益输送等因素。有的供货商为了获取更大经济利益,置国家法律和儿童健康安全不顾,通过非正当手段和个别学校管理人员勾结,侵犯学生利益。
四、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第一,突出日常监管,落实责任。
主要是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强化主体责任落地,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尤其是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追根溯源,及早解决。
第二,强化食安知识宣传。
各地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班会活动等各种载体,通过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等方式加大学校餐饮食品安全科普等相关知识宣传培训。结合监管实际,各级监管部门也及时发布消费警示提示,正确引导学生消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开展提档升级,固本强基。
逐步提升学校硬件设施、学校食堂主体责任、学校食堂管理水平。同时吗,开展放心餐饮建设,不断提升学校及周边餐饮主体的规范性和服务水平。
第四,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国家对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健康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从业人员责任意识的提升,尤其注重对学校食堂从业者的考核,从专业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强化从业者职业道德。
第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对滋生的腐败行为要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阻断供货方和校方的非法利益链条,通过公开招标、竞标等方式做到公开透明,并且向社会公示。
五、案例分析
2022年12月27日,全国第一届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成果征集活评审结果出炉。绍兴市局申报的“校园食安智治”入选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十大优秀案例”。
本次评选是2021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市场监管总局主题日活动内容之一,由中国工商出版社主办,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及相关技术单位、企业选送的126个优秀案例参选,通过案例初筛、函审、会审等环节,最终评审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十大优秀案例10个、创新案例15个、入围案例25个。
近年来,绍兴市市场监管局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撬动校园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联手市教育局,首创“智能阳光厨房”和“校园食安智治场景”,打造“全周期管控、全链条贯通、全过程防控、全社会共治、全方面应用”的校园食品安全整体智治新模式,荣获“国家市场监管餐饮安全治理创新举措奖”,入选“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改革创新案例”。
目前,校园食安智治系统已迭代升级至2.0版,并实现全市1118家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16家食材配送和4家校外供餐单位全覆盖应用,为全省乃至全国校园食品安全数字化治理工作提供“绍兴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