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关情况。国家体育总局表示:推动各地控制体育场馆的规模,将土地、资金等资源向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倾斜,避免场馆建设“高大上”,而群众用不上。
体育场馆重在“用”,重在“普及”,而不是重在“高大上”。一些地方的体育场馆重规模、重“格局”,把“高大上”体育场馆项目视为地方荣耀。这些场馆看上去气势恢宏、富丽堂皇,殊不知其背后也折射出了很多问题。
其一,增加建设成本。客观上来讲,追求“高大上”就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并且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也高,从而降低了此类场馆加强开放度的意愿。其二,造成资源浪费。那些场馆看上去“高大上”,但在设计功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并且在内部构造上,也往往不够人性化、便捷化,使用效率欠缺。同时这些场馆除了办活动,日常很少开放,免费或低费开放难得一见,何况,“高大上”场馆的收费不菲,也会难倒不少人,成为肉眼可见的资源浪费。其三,不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体育场馆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要确实有用。空有排面不实用的体育场馆,只是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容易遭人诟病。所以,可以得出场馆走实用化路线,把设计功能放在重要位置,才是增加亲和力、吸引力的关键。
而场馆建设只注重“高大上”,不仅是建设理念出了偏差,有违国家层面一直强调的“严禁盲目建设大型场馆”等要求,也反映出一些地方对全民健身热潮认识不足、准备不足的问题。因此,要解决上述困局,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在规划审批上要严把关。地方在组织编制涉及健身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时,要就有关健身设施建设的内容征求同级体育主管部门意见;在审查审批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时,要按照国家关于健身设施规划建设的标准规范严格把关。
二是贴近群众建设场地设施。当前,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明显不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是补齐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短板。所以要加强体育场馆尤其是社区体育场馆建设,充分认识到社区是居民的基本生活单元,注重开展社区层面的体育活动,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三是提高场馆实用功能,保证其开放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型场馆赛后利用率,比如给予大型场馆资金补贴,使其免费、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同时也鼓励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这样能够使体育场馆更好为全民健身服务、为群众体育发展服务。
深入推动全民健身目标,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就必须把建设动能和资源向社区场馆、身边健身设施倾斜,让虽小但适用的场馆和设施成为群众就近健身的“乐土”,让“高大上”场馆群众也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