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0年贵州贵安新区事业单位人才引进5人。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贵州金标尺教育获取。
为认真做好2020年贵州省“人生多彩·筑梦贵州”知名高校引才工作,结合新区实际,贵安新区近期面向社会开展人才引进,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引才名额
新区事业岗位需求共5个(5人)。各引才岗位要求条件参照《贵安新区参加贵州省2020年“人生多彩·筑梦贵州”知名高校引才活动事业单位人才引进需求表》(见附件)。
二、引才原则及工作程序
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岗位公开、自愿报名、择优引进用人机制,并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人事部令第6号)、《贵州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操作办法(试行)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3〕10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工作的通知》(黔人社厅通〔2017〕584号)等要求,确定引才计划、制定引才方案,严格按发布公告、报名、资格审查、面试评审、体检、考察、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
三、资格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
(二)年龄为18周岁以上(2002年11月23日以前出生)35周岁以下(1985年11月23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放宽到40周岁(1980年11月23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或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放宽到45周岁(1975年11月23日以后出生);
(三)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满足引进职位所要求的学历、职称及其他资格条件;
(五)心理健康,并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受理报名:
1.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重大政治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人员;
2.曾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3.在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或其他事业单位被辞退未满5年的人员;
4.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
5.现役军人;
6.任职(工作)或服役期间发生重大责任事件;曾因贪污、行贿受贿、泄露国家机密等原因受到过党纪、政纪处分或近三年在年度考核中曾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
7.经人民法院认定为失信被执行人或经有关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认定被列为失信联合惩戒人员;
8.自本公告发布之日为贵安新区直管区内设机构、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或新区内上述单位已办理录(聘)用手续的人员;
9.有法律、法规规定不得聘用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或经研究不宜聘用的人员。
四、引才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报名要求
报名时,报考人员应根据自己的年龄、学历、专业等情况,认真对照引进职位及资格条件的要求,选择符合本人报考条件的职位(每人仅能选报一个职位)。
(二)报名方式、时间及资格审查
1.线上报名。即日起,登录贵州省人才博览会官网:https://rc.guizhou.gov.cn/,点击页面右上角“用户登录”按钮,选择“人才用户”进行注册登录并完善简历。完善简历后进入首页的“事业单位招聘绿色通道”下即可查阅岗位需求信息进行投递。或将简历、报名表及相关印证资料投递到指定邮箱(gaxqrczx@163.com),线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23日17:00。(11月2日赴四川大学望江校区、西南民族大学现场投递简历人员纳入报名人员)。
2.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毕业证、学位证(2021届毕业生持就业推荐表)、有效《居民身份证》及招聘职位所需其他条件的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应聘岗位所需的其他相关材料按备注要求提供。国外、香港、澳门学历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学历学位认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在职人员还须提供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以及所在地同级组织人社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原件。
3.资格审查由用人单位负责。资格审查不合格的人员,不列入评审对象。资格审查贯穿于引进工作全过程,如在引进过程中任何环节发现有违纪违规、材料不齐、提供虚假信息、无效证明或应聘人员条件不符合引进岗位条件要求等情况的,随时取消应聘资格。
4.岗位需求的所学专业条件,以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明确的在校学习专业为准。对于教育部专业(学科)目录中没有具体对应的自设学科(专业),应聘人员需提供学校证明,证明在校所学专业必修课程与所报岗位要求的专业主要课程基本一致,并提供盖有学校公章的所学专业课程成绩表(单)。国外学历学位的需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及正规翻译机构或公证机构翻译中文翻译件,证明应聘人员所学专业与岗位要求专业一致。专业不一致且不符合审查标准的,资格审查不得通过。
5.报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对伪造虚假信息,骗取考试或聘用资格的,一经查实,取消资格。报考信息填写错漏或根据报名时提供的联系方式无法联系本人而造成的后果,由报考人员本人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