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事业单位 >  备考资料 >  时政新闻 > 

2020年9月22日时政热点:脱贫攻坚加速度

2020-09-22  | 

贵州考编不限学课程

【导读】2020年9月22日时政热点:脱贫攻坚加速度。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笔试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重庆金标尺教育获取。

脱贫攻坚“加速度” “八仙过海”有高招

——甘肃8个未脱贫县决战冲刺观察

经过多轮反贫困斗争,甘肃目前还有8个未摘帽县。记者近期在8个贫困县调研,所到之处,干部群众精神状态昂扬饱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些地方先后遭受了风雹、暴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一线干部和群众不畏艰难,千方百计堵脱贫漏洞,保障群众增收,向最后贫困堡垒发起冲锋。

8月9日以来,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甘肃多地发生暴洪、滑坡、泥石流灾害。在此次灾害中,陇南市礼县桥头镇的重要贫困村张铁村受灾严重,全村700多亩中药材,有430亩受灾,其中100亩绝收,两条村组道路水毁严重。

“保障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是第一要务。”张铁村党支部书记赵希珍介绍,一方面,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积极协调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理赔缓解灾害影响;另一方面,村干部积极协调组织村里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扩大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张铁村已组织29名村民外出务工,多数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赵希珍说。

不少贫困村还通过补基础设施短板,保障扶贫产业发展。定西市通渭县马营镇陈坪村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完成了5条村组道路硬化,目前还有3条正在施工。

“产业发展,道路先行。”陈坪村第一书记周金珂介绍,这些村组路将饲草玉米和中药材种植田连在一起,也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产业路。

调研发现,甘肃现有未脱贫人口中,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占近一半,有的县占七成,按现行标准脱贫不成问题。除了兜底保障,甘肃还通过新增5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等适合兜底人群增收的方式,巩固脱贫成果。

面对疫情和暴洪等灾情,甘肃省聚焦重要贫困,吹响了总攻号。全省对8个未脱贫县挂牌督战,由省部级领导干部分片包抓。结合新一轮省委巡视、各地自查自纠、整改中央巡视和脱贫考核突出问题,全省各地反反复复“过筛子”,千方百计摸情况、补短板。记者在甘肃8个未脱贫县调研时看到,这些县“八仙过海”,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加油干,冲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

——打破扶贫老套路,思路一变天地宽。宕昌县山背村、罗湾村是两个地处高山之上、白云之间的重要贫困村。这两年,当地党委、政府转换思路,不仅将两村群众易地搬迁安置,在扶贫车间就近就业,还引进文旅企业,在村庄旧址上建起“山湾梦谷”田园综合体。这里成为甘肃乡村旅游的新地标,吸纳30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山背村村民权青海感慨:“穷山村竟然变成了风景区,不可能竟然变成了可能。”

通渭县干旱少雨,但长期以粮食生产为主。从2017年起,通渭县转换思路,力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3年间金银花种植达到10万亩。西和县发展半夏产业,已由几千亩发展到两万亩,年产量占全国半夏市场的75%以上,全县2/3的农户在半夏这条产业链上增收致富。通渭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想雄说,“三西”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发源地,扶贫历史悠久,但也容易陷入定式思维。观念一转变,脱贫之路越走越宽。

——愚公移山水穿石,量变最终生质变。贫困地区生存条件差,选准产业不易,产业发展成本高、难度大。记者采访了解到,8个县近几年靶心不散,持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冲刺清零,群众住房、吃水、就医、上学难题基本解决,重要贫困面貌彻底改变。在通渭县、宕昌县的一些偏远农村,村民已吃上自来水,建起了淋浴室。临夏县、镇原县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人均仅需缴纳2500元,就能搬到楼苑小区。临夏县还投资7000多万元,流转2000多亩地,建设日光温室400座,解决群众搬迁后续产业发展问题。针对未兜底保障的贫困户,东乡族自治县、通渭县、西和县等地持续开展入户产业达标工程,基本都有2项或2项以上增收渠道。

——群众“不认命,拼命干”,干部“狗不咬,问不倒”。

今年4月份,身体残疾的东乡族自治县汪集镇咀头村村民牟学忠,料理完地里的庄稼,赶紧与爱人出门打工。他说,靠务工收入,家里去年盖起了新房,“现在穷苦人赶上了好时候,更应该不认命、拼命干。”去年冬季以来,东乡县的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逐一入户排查短板,排查影响自来水稳定通水的隐患,不少偏远山村再没出现过冻管、停水。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明说,精准扶贫为重要贫困地区锤炼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干部,他们经常走村入户,进群众家门狗不咬,对群众家庭情况十分熟悉。

记者从甘肃省扶贫办获悉,截至2019年底,甘肃省8个未脱贫县共有贫困人口17.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底的33.2%下降到0.9%。基层干部反映,以8个未脱贫县为代表的甘肃重要贫困地区,如期脱贫没问题。各地正在通过补齐产业和基础设施“两弱”短板,坚决攻克最后的深贫堡垒。(记者 王朋 王铭禹)

 

 原标题:脱贫攻坚“加速度” “八仙过海”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