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家公务员 >  备考资料 > 

五位辞职官员(从县处级到正国级),告诉我们人为什么活着

2016-08-27  | 
    最受歌颂的人:陶渊明
    级别:正县级
    职务:彭泽县令(相当于县委书记、县长)
    辞职原因:追求自由,回归自然
 
    陶渊明其实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陶侃在晋代是战功赫赫名将,死后追赠大司马(正国级);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地厅级)。
    陶渊明年轻时,多次做官,也多次辞官,史料里就记载了四次。最后一次做的彭泽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原因是为生活所迫。
    但在县令的位置上,他只干了80多天,然后,就挂冠而去。
    直接的动因,是州里来了个督邮(相当于地区、地级市的督查室主任)来检查工作,需要去认真接待,陶县令很不爽,说了一句“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工资,就向这种小人物低头弯腰?!”。然后,就递了辞职信,毅然决然地走人。那一年,他44岁。
    他辞职后,没有说“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而是回乡当了农民,从此,再也没有回到体制内。他业余像余秀华女士一样,写点诗。不过,他也不像余秀华那样,写爱情诗,而是只写自己的生活,比如,采菊;比如,饮酒。
    有人说,他辞职的内在原因,是工资收入太低,月薪只有五斗米,最多相当于现在千把块钱,最重要的是,他又不会贪污受贿,可能连灰色收入也没拿。
    不过,从他的诗里看,他是向往自由,特别喜欢山水与田园生活。
    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留下来的诗歌文章里,从来没有说过官场以及官场人物的坏话,也没有发过牢骚,可见,他辞职并非受排挤、不得志、甚至遭人迫害。我们有理由坚信,他是为了自由——按自己的方式活着,即便过得苦一点,精神世界是愉悦的。
    正因为如此,千古以来,陶渊明一直受人颂扬。
    陶渊明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最高追求,是活出自我来。
 
    最受误解的人:李贽
    级别:地厅级
    职务:姚安府太守(相当于市长)
    辞职原因:独立思考,著书讲学
    李贽是明朝人,出身小商人,少年时就显示了独立思考的性格,常常有不同凡响的言论后来也是出于生计,走进了官场,51岁,熬到太守。三年任满,便执意辞职,虽然政绩蛮好的,虽然上级对他也不错,虽然升迁也还有希望。但他有太多的见识,需要去著书,去讲座,去交流,去辩论。官场约束太多,耗时耗精力,必须辞。
辞职之后的李贽,写了很多观点与众不同的文章,他自己也知道,这些文章会被列为禁书,如果不藏起来,就会被烧掉,所以,他给自己的著作取名《藏书》和《焚书》。
他的影响很大,粉丝很多。后来惊动了朝廷,坐了班房,76岁,在牢里用剃须刀自杀。
    李贽是传统社会里最有批判精神、最有独立思想的文人。可惜,这样的人,在明代凤毛麟角,要不然,那时就可以来一场“启蒙运动”了。
    后来,李贽一直受人误解,书遭禁,思想遭批判。
    李贽辞官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封建社会里,有思想是危险的,即便你离开官场,也逃不掉被迫害的下场。
 
    最受尊崇的人:孔丘
    级别:省部级
    职务:鲁国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
    辞职原因:传播思想,传承文化
 
    孔丘就是孔子,人人皆知。
    他出生于春秋乱世,但他构想了一个“大同社会”“礼仪之邦”的理想国。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国,他年轻时,渴望权力,一步步当到鲁国的大司寇。
    可是,当了大官,也没办法实现这个理想。
    然后,他就辞职了。那一年,他54岁(估计李贽也是学他的,所以选择这个年纪)。
    辞职之后,他开始以为,自己的理想不能在鲁国实现,可以在别国实现,就带着学生“周游列国”,但不久,他就发现,这个理想,在当时的形势下,任何国家都不能实现。
    那怎么办呢?
    孔子认为:有办法!
    因为他坚信:将来,终会有一天,华夏大地上,必须实现这个理想。
    于是,他要传播这个思想,传承这个文化!
    后来,他就带着弟子,一边周游,一边著书。
    周游,是为了传播;著书,是为了传承。
    大约四百年后,他遇到了知音:大汉朝廷把他的思想奉为意识形态里的指导思想,并规定,所有官员必须读他的书。
    然后,世世代代都沿用这个政策。
    孔子就这样成了万世师表,受人推崇,被称为“至圣”(就是没人再比他更圣明的意思)。
    孔子给我们的启示是:有理想很重要,而理想能否实现,并不重要。
 
    最受艳羡的人:范蠡
    级别:副国级
    职务:上将军(军事统帅,相当于主持军委工作的副主席)
辞职原因:与时俱进,变换职业
 
    范蠡是天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商人。他先是帮助几近亡国的越国国王勾践,用各种手段,打败强劲的敌人——吴国;然后,他没有接受勾践的封赏,而是辞去官职,隐身于民间,江湖人称“陶朱公”。
    陶朱公最让人艳羡的有两条,第一,经商而成为超级富豪;第二,身边带着美女西施。
    这“财色”两条,是多少人梦魅以求的呀!可是,从来没有人达到范蠡的高度。
    因为,他的财富,可不是什么“福布斯排行第一”、“世界首富”这些词儿所能形容的。人家是商人鼻祖!又称“商圣”。传说为他所著的《商经》,为商人第一“经”!
    他的美人,那也不是哪个名星所能比的(香港李嘉诚、李兆基的儿子们,也只能娶个名星做媳妇,最多是一线名星),人家西施可是千古第一美女,简直是“美女”的符号啊!
    此外,传说范蠡还是大慈善家。真正的大商人,都是大慈善家。
    史书上都说,范蠡辞职的原因,是怕勾践将来忘恩负义,因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事实上,与范蠡功劳等同的另一个大谋士文种,开始当了丞相,后来却被勾践所杀。
    其实,深层次原因,是范蠡知道,和平时期,不需要他这样的政治谋略。只有改弦更辙,把谋略运用到商场,才能发挥作用。
    更何况,还有美人要安置。
    范蠡给我们的启示是:明白时势,把才华用对地方,才是大智慧。
 
    最受称赞的人:张良
    级别:正国级
    职务:首席军师
辞职原因: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
 
    张良是大汉朝开国天子刘邦身边第一谋士,刘邦能成为皇帝,张良功居第一,地位在丞相萧何、大元帅韩信之上,所以,说他是正国级无疑。
    刘邦对功臣大封赏时,让张良挑最好的“三万户”。可是,张良居然递了辞职信。
    史书上也喜欢把张良的辞职原因说成是避祸,即避免“狡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因为事实上韩信等功臣后来也确实被诛杀了。
    他的这种经历,为后人创立了一种模式:功成-名就-身退,天之道。
    不过,张良当时辞职的理由,却明明白白地写在辞职书上,有两条:第一,我张良跟着你刘邦打天下,你的目的是当皇帝,我的目的是推翻秦王朝(张良是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子,父亲、祖父都是韩国的丞相,秦国灭韩,对他来说,是国仇家仇一体),现在,我的目的达到了。不要说是我帮你推翻秦朝有功,我还要感谢你帮我灭了秦国报了仇呢。所以,我不存在要你的封赏。
    第二,我其实还有我的事要做。我的事,就是我的兴趣所在,那就是修炼。我有个神仙师父,叫黄石公,我们当年说好了,我功成之后,他在深山等我。我现在就去追随他了。再说,我的身体也不好,需要到深山里静修,炼辟谷之功。
    最后,汉高祖批准了他的辞职报告,不过,仍然给他封了个“留侯”——食邑五百户(就是有五百户人家的税租都给他),因为修炼也好,养家也好,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我们现在说中国历史,张良是绕不过去的大人物;可是,我们说宗教信仰,往往绕过了张良。
    其实,在中国宗教史上,张良也是应该留下重要一笔的:因为最具中国特色、也是民间最有影响的宗教——道教,其创始人叫张道陵,被称作第一代天师(道教大教主,历代都是张天师,传到今天,应该是65代)。而张道陵,正是张良的第八世孙!
    PS:张天师传人,在中国的地位,那是与孔子后世嫡长孙相当的呀。
    又PS:孔子嫡传人被称作衍圣公,后来,民国政府取消衍圣公称号,改封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又又PS: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时,不仅带走了大量黄金,还带走了63代张天师、76世嫡长孙。
    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张良后来是成仙了的!
    不过,不管张良有没有成仙,反正他后来是过着神仙似的日子!
    张良给我们的启示是:功名富贵一转身,就是神仙日子。只看你愿不愿转!